亚洲欧洲国产视频|欧洲在线免费视频|亚洲欧美视频网站,日韩欧美亚洲每的更新在线,欧美成人亚洲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的b站直播

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電話:86-0825-7880085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氣的La2O3助Ni/ MgA12O3催化劑

發(fā)布時間:2018-03-06 08:11
作者:張兆斌,余長春,沈師孔

摘要:用MgO與載體Al2O3在高溫下焙燒成MgAl2O4尖晶石,防止了Ni在反應過程中與載體形成NiAl2O4,促進了Ni在載體表面的分散.應用CODEX軟件優(yōu)化了La2O3在Ni/ MgAl2O4催化劑中的加入量和活化溫度。La2O3助Ni/ MgAl2O4在本文實驗條件下經100 h反應后活性和選擇性均未發(fā)生變化.程序升溫燒碳結果表明,催化劑表面僅存在一種較高溫度下才可除去的碳物種,它可能是石墨碳.XRD和 BET結果證實,催化劑具有較高的結構穩(wěn)定性。熒光分析結果表明,在100 h的反應過程中活性組分未發(fā)生明顯流失。根據脈沖反應結果對以Niδ-

(La2O4-x ) δ-作為氧的活性位和Ni0。作為甲烷的活性位的直接氧化反應機理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甲烷,部分氧化,合成氣,氧化銅鎳催化劑,鋁鎂尖晶石

      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氣中Ni催化劑也具有與貴金屬催化劑相當的活性和選擇性,特別是N i/A12O3,由于價廉、強度好、易制備等優(yōu)點,是最有希望取代貴金屬的非貴金屬催化劑。但這類催化劑在反應的高溫下,Ni與催化劑載體間容易發(fā)生不可逆固相反應.催化劑表面易積炭;活性組分易燒結;Ni緩慢流失。路勇等指出,引入CaO與載體Al2O3形成尖晶石結構的CaAl2O4,可防止活性組分Ni與Al2O3發(fā)生固相反應;潘秀蓮等也指出,MgA12O4作為甲烷部分氧化反應的載體比Al2O3具有更高的熱穩(wěn)定性。Rostrup-N ielsen等指出,Ni基催化劑的積炭與催化劑表面Ni晶粒的大小相關,積炭需要16個相鄰Ni原子的活性位。嚴前古等指出,引入稀土氧化物可減小催化劑表面Ni晶粒的大小。本文采用加入MgO與載體Al2O3形成MgAl2O4尖晶石結構,然后采用共浸漬法引入La2O3,以提高催化劑的抗積炭能力,防止活性組分自身燒結;并對La2O3的助催化作用進行了探討。

1實驗部分

      1.1催化劑的制備將商售γ-A12O3(江蘇省姜堰市化工助劑廠產品,ABET=145 m2/g)粉碎過篩,選用0. 2 ~ 0. 3 mm顆粒,首先以Mg (NO3溶液浸漬,使Mg負載量為700,經高溫焙燒在載體表面形成一層MgAl2O4尖晶石膜;然后將7%Ni和適量La助劑浸漬到焙燒過的載體上,用CODEX軟件對La2O3添加量和焙燒溫度進行優(yōu)化。

1.2 反應條件及分析方法

      原料氣CH4(99.9%)和O2(99.95%)分別經質量流量計進入內徑10 mm的石英反應器.催化劑預先經H2氣(30 ml/min)原位還原30 min。穩(wěn)定性實驗條件為:催化劑用量1g,反應爐溫973 K, GHSV=7×104 h-1,V(CH4)/vV(O2)=2。產物分析采用Porapak-N色譜柱和SA分子篩色譜柱聯(lián)合分離,H2作載氣,熱導池檢測器。XRD采用北京大學青鳥公司產 BDX-3200型X射線粉末衍射儀。銅靶,電壓40 kV,電流20mA。比表面積在ASAP2010型比表面測試儀上測得。催化劑元素分析在Shimadzu XRF-1700型熒光分析儀上測得。脈沖反應和程序升溫燒炭用美國AMETEK公司QM2000型質譜儀測定.用質譜多通道同時采集CH4,CO,CO2,H2,H2O及作為峰強度內標的惰性氣體He等目標產物.脈沖反應溫度973 K,催化劑用量30mg,每次脈沖量0. 39 ml,脈沖間隔20 s.

2 結果與討論

  2.1催化劑制備條件的優(yōu)化

      本文重點考察助劑表按La2O3添加量和焙燒溫度對甲烷轉化率的影響。1是采用CODEX軟件設計的催化劑評價結果。評價結果優(yōu)選的制備條件值得的催化劑上甲烷轉化率與CODEX軟件預測結果一直。這說明采用CODEX軟件可對幾個因素綜合考察,提高工作效率。

2.2催化劑的物相結構

      圖1的XRD結果表明,添加助劑和不添加助劑La2O3的催化劑上都未觀測到NiO相存在。這可能是由于活性組分Ni的負載量較小,在催化劑上分散較好造成的。但是,添加La2O3的催化劑上有NiLa2O4相生成,說明La2O3會與活性組分Ni產生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可能有利于改善催化劑的活性和抗積炭性能。2.3催化劑的催化性能

      由圖2 (a)可以看出,在反應溫度升高的過程中,甲烷轉化率及合成氣選擇性均隨之升高,而CO2收率和選擇性降低.升高溫度有利于強吸熱的CO2重整反應發(fā)生,但由于反應接觸時間不足0.1 s,故CO2重整反應發(fā)生的程度應該很小,因CO2重整反應導致的隨溫度升高CO2收率減小的趨勢不會象實驗這樣顯著.據此可以認為,氧化反應以部分氧化為主,伴隨有少量深度氧化反應.這表明反應中甲烷部分氧化和深度氧化同時存在,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熱力學平衡控制。

      由圖2 (b)可以看出,原料氣空速對甲烷轉化率及合成氣選擇性的影響較小。這表明甲烷部分氧化反應是個快步驟。在我們所考察的空速范圍內,因接觸時間較短使得反應結果的變化不明顯。

2.4 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和積碳

      由圖3可以看出,在100 h反應時間內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未發(fā)生變化。反應結束后,將催化劑在惰性氣體保護下降至室溫,然后在含33%O2的氦氣氛下,采用程序升溫氧化方法升溫(27 K/min)至1123 K,并維持此溫度約10 min。利用色譜和質譜同時監(jiān)測反應尾氣.反應后催化劑活性雖然未下降,但經測定該催化劑已有1. 1%的積炭。這種積炭在高溫(1073 K)才能與高濃度氧反應而被除去,它可能是石墨類碳物種。T sang等指出,甲烷部分氧化反應中催化劑表面的積炭有CO歧化和甲烷分解兩種來源.催化劑中引入La2O3時,一方面減小了催化劑表面的Ni微晶,另一方面可能由于Ni表面的電子向La3十遷移,使Ni的d軌道電子密度降低,削弱了Ni0與CO間d→π的反饋作用.這兩方面的作用都不利于CO歧化反應,從而可減少積炭。以上分析說明,添加La2O3可提高催化劑抗積炭的能力。

2.5 催化劑穩(wěn)定性實驗前后的分析結果

      由圖5可以看出,催化劑反應前后基本上只觀察的鎂鋁尖晶石和NiLa2O4相,反應后的催化劑除晶化程度變好外,并未發(fā)生明顯得相變,說明催化劑結果較穩(wěn)定.反應后的催化劑上未觀察到NixC峰出現,這與上述程序升溫燒炭的結果相一致。催化劑表面形感的積炭很可能覆蓋在載體表面,而與活性中心Ni無相互作用。

      新鮮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為55. 29 m2/g,而反應100 h后,催化劑比表面積僅略有減小,床層上部選53. 58 m2/g,下部為49. 26 m2/g.由此可以看出,催化劑既未因表面積炭而導致比表面積增大,也木因反應條件下燒結而發(fā)生比表面積明顯減小,說隊反應過程中催化劑具有較高的結構穩(wěn)定性。同時,催化劑還具有良好的抗燒結能力,從而長時間維摘了良好的催化活性.這與前述XRD所得結果相符。

      表2是利用XRF對反應100 h后催化劑床層上部或下部催化劑的元素組成和新鮮催化劑元素紅成的對比結果。可以看出:活性組分Ni在反應牛順氣流方向發(fā)生了一定量的遷移,但這種遷移對倦化劑的活性并未產生明顯的影響。

2.6脈沖反應對La2O3助劑的作用

      圖6是在還原態(tài)催化劑表面連續(xù)進多個O2脈沖,直至Ni/MgA12O4催化劑表面完全被氧化后,再脈沖CH4的反應結果.第一個CH4脈沖時,在Ni/ MgA12O4表面CH4分解所需的Ni中心已完全被氧化為NiO,因此CH4峰首先迅速上升;當少許CH4與NiO發(fā)生反應,將表面NiO還原形成Ni活性中心后,CH4才迅速分解,所以CH4峰迅速降低;與此同時CO, CO2和H2峰出現.隨后,由于催化劑表面已存在還原態(tài)的Ni活性中心,故第二、三個脈沖的CH4完全分解.隨著脈沖CH4次數的增加,催化劑表面的氧物種與碳物種濃度之比逐漸減小,表現為第二、三個CH4脈沖時,CO峰逐漸增強而CO2峰逐漸減弱。CO的最高峰出現在第三個CH4脈沖.隨著繼續(xù)脈沖CH4,表面氧物種逐漸被消耗,新生成的CO和CO2都不斷減少,但CO與CO2的峰面積之比不斷增大。繼續(xù)脈沖至第五個CH4時,由于表面氧幾乎完全被消耗,隨后的CH4脈沖基本上只發(fā)生CH4分解為金屬碳化物和H2的反應。由于甲烷分解產生的積炭逐漸覆蓋了金屬Ni中心,導致CH4的峰強隨脈沖次數的增加而增強。以上結果表明,Ni/MgA12O4表面的NiO是CH4部分氧化和深度氧化的氧物種。這與沈師孔等提出的NiO/A12O3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氣的反應機理一致。

      有助劑的La2O3-Ni/MgA12O4上第一個CH4脈沖時,CH4基本上完全被消耗,同時檢測到少量的CO和大量的CO2,表明CH4能完全轉化為深度氧化產物CO2。此時檢測到的小峰完全來源于CO2的二次離子峰,說明催化劑表面存在著某種強氧化性的氧物種.楊廷錄曾進行研究,表明在La2O3上存在有強氧化性物種。李作駿也作過類似的報道.這些結果表明,La2O3-Ni/MgA12O4表面的氧物種可能是O2。第二個CH4脈沖時,CO量達到最大而CO2很少,表明強氧化性O2物種的量很少,且此氧物種是只形成CO的選擇性氧物種.此后的8個CH4脈沖中無CO2出現,而CO的量隨CH4脈沖次數的增多而逐漸減少。在最后4個CH4脈沖時仍有CO產生,表明La2O3-Ni/ MgA12O4催化劑表面NiO的活性有所減弱而選擇性有所提高,它只與表面碳物種生成CO,而不能生成CO2

      圖7為催化劑經973 K原位還原1h后,連續(xù)3個CH4的脈沖??梢钥闯?,在脈沖第一個CH4時,在還原態(tài)Ni/MgA12O4表面CH4首先分解成氫和碳,碳與表面少量殘余的氧反應形成CO,隨后的兩個CH4脈沖時基本上無CO出現;在La2O3-Ni/MgA12O4表面連續(xù)3個CH4的脈沖過程中一直有少量CO出現。這表明同樣的還原條件下,La2O3-N i/MgA12O4表面的還原程度低于Ni/MgA12O4,前者表面存在原位條件下難以完全還原的氧物種。

      催化劑在添加La2O3作為助劑后,由于La2O3是一種硬酸而Ni0是一種軟堿,兩種物質在反應過程中存在相互作用。這種作用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使催化劑活性中心Ni粒子顆粒變小,故在100 h的連續(xù)反應中催化劑表面積炭量很少,且不在活性中心Ni上生成。Tsipouriari等在考察Ni/ La2O3上甲烷部分氧化活性時得出類似的結論。另一種結果是兩種物質可能形成某種化合物,如類尖晶石結構的NiLa2O4,該結構在原位還原時難以完全還原,即催化劑表面同時存在Ni0和Niδ+(La2O4-x)δ-(x<1)。 Ni0是甲烷分解的活性中心,而Niδ+(La2O4-xδ-是催化劑循環(huán)的氧活性中心。

      實際反應過程與LiNILaOx/Al2O3上的甲烷部分氧化反應機理類似。由于Niδ+(La2O4-xδ-的存在,減少了非選擇性NiO物種參與反應的程度,故La2O3-Ni/MgA12O4表現出比N i/MgA12O4有更高的CO選擇性和CH4轉化率。


【上一篇:合成氣一步法高選擇性制乙烯 

【下一篇:煤制天然氣工藝流程及高溫甲烷化技術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

版權所有? 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 響應式網站建設